【城是什麼?】
簡單來說,「城」是為了抵禦敵人攻擊、保衛領土與領土上的百姓而建造的設施。
【建城四步驟】
小田原城銅門土塀模型。
【城的類型】
這張圖從石垣山一夜城(梯郭式山城)拍攝,往下可將小田原城(輪郭式平山城)一覽無遺。
城的分類方法有很多,可以根據年代、地域、地形、現存遺構有無等等來分類。若從地形來看分類,日本的城可分為:築於地勢險峻之處,能將軍事要塞一覽無遺的「山城」、築於丘陵之上的「丘城」、築於小山丘陵和平原之間折衷式的「平山城」、築於平地只以水堀(護城河)或石垣稍做防禦的「平城」、利用海做為防御手段而建設的「海城」,以及利用湖、沼來防禦的「水城」。
在戰國時代,只要觀察大名建造什麼樣的城,就可以了解他的野心到達什麼樣的地步。通常若有雄踞一方或稱霸天下之野望,一般來說會築山城或平山城,例如政宗在跟家康結盟後,仍然以平山城的形式建立仙台城,表示他其實到老也沒有放棄統一天下的一絲希望(笑)
小田原城登城路線。
如果從城的縄張り(格局配置、結構規劃)上來看分類,則有以下幾種:
輪郭式(りんかくしき)
多見於平城。以同心圓配置本丸、二之丸與三之丸。
大阪城、山形城以及家康的駿府城便屬此類。
連郭式(れんかくしき)
多見於山城,將曲輪設計於本丸的前後一直線。
如日本三大水攻聞名的忍城,以及仙台城、彥根城等。
梯郭式(ていかくしき)
多見於平山城,在本丸的虎口(出口、防禦的關口)配置二之丸,二之丸的虎口又配置三之丸,由於並不是整個本丸都受到二之丸圍繞,並不是同心圓的排列喔!
如小田原城、熊本城、会津若松城等。
並郭式(へいかくしき)
將本丸與二之丸並排,再於其週邊配置三之丸。
螺旋式(らせんしき)
以本丸為中心,以螺旋形的曲輪將之包圍。
如江戶城、姬路城等。
稜堡式(りょうほしき)
城郭外型呈星形。
併用式(へいようしき)
自由組合上述各種式樣來配置曲輪。如大垣城。
江戶城是螺旋式(一說輪郭式)平山城。
參考文獻 守山市公文書館発行の「守山城物語」、日本的城池